《北京独角兽报告》正式发布,通过数据全面透视北京独角兽生态

来源:IT桔子

今日,新经济数据服务商IT桔子正式发布《2024-2025中国城市独角兽报告之北京》。

作为专业的第三方创投数据服务商,IT桔子创立的“独角兽企业俱乐部”产品已经持续稳定地运营了11年,客观地记录和跟踪着全球独角兽企业的发展起伏,见证了一批批新晋独角兽的诞生,以及一些企业或走向上市高光、或落魄走入困难而离开俱乐部,成为前独角兽。 

IT桔子策划了“城市独角兽”系列主题报告。报告旨在帮助读者全方面了解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的独角兽情况,深度挖掘各城市的产业发展特色。

要探讨独角兽,还需要追溯其起源,明确关于独角兽的定义。IT桔子结合国内企业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并恪守这些朴素的数据原则,保持数据的连贯性、始终如一。

本报告的独角兽并非一般媒体意义的独角兽概念和名称,而是具有严格数据标准和定义的,它通常需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 有外部的私募股权投资

  • 企业的最新估值达到10亿美元

  • 未正式上市进入二级市场

而对于行业、成立时间等要素均不作具体限制。(估值会综合考虑融资金额、股权占比、公开透露的数据)

假如一个企业受到很多关注,市场传闻估值也很高,但未公开进行过外部股权融资,也非本报告数据范围的独角兽。

《2024-2025中国城市独角兽报告之北京》核心关注北京地区的独角兽公司发展情况,包含区域分布、行业赛道分布、背景分析、案例详解以及独角兽的迁入与迁出等

以下为报告部分精选内容:

作为中国的首都、直辖市,北京市是拥有全国最多独角兽的城市,截至2024年低,北京有115家独角兽,名列第一。

而北京市的土地面积也极为广大,为164.1亿平方米,下辖16个区,分别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延庆区。但北京独角兽呈现极为显著的区域聚集特征,而非分散的。

IT桔子数据显示,海淀区独角兽企业的数量有54家,居于北京各区的首位,比深圳这个城市的独角兽还多。这里教育科研资源非常集中,聚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众多高等学府,同时设立了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多个科技园区和创新基地。   

有26家独角兽企业坐落于北京东部的朝阳区,居全市第二,比肩杭州市的独角兽数量,尤其消费类独角兽偏爱落地朝阳。海淀和朝阳两区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市总量的70%。

位于南部的大兴区虽非城六区,近年来成为快速发展的新区(亦庄),建立了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至今涌现了17家独角兽企业,以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为主。

丰台区和昌平区各有5家独角兽企业,其中昌平区重点发展生命科学、能源科技等领域,如昌平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聚集了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培育了创新药独角兽企业“维泰瑞隆Sironax”等。此外,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还有3家独角兽。

房山区、怀柔区、门头沟区、平谷区等这几个区的独角兽企业数量较少,均在2家及以下。这些区域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或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在科技创新资源、产业配套等方面相对不足,独角兽企业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从主要行业的数量分布情况来看,IT桔子数据显示,北京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有 29家,包括百川智能、云知声、摩尔线程等,主要得益于北京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顶尖人才,聚集了一大批人工智能学者、AI 国家级人才。同时,自动驾驶技术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亦庄已成为自动驾驶产业创新高地。

北京有26家先进制造独角兽企业,像昆仑芯、奕斯伟计算、蓝箭航天Landspace、梅卡曼德机器人等,覆盖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机器人等技术领域,主要得益于其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且政策支持力度大。

北京有16家零售消费独角兽企业,包括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消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企业。在企业服务领域,同样有16家独角兽企业,涵盖了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云计算、财税、大数据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北京有8家医疗健康独角兽企业,包括艺妙神州、圆心科技等。北京文娱传媒、金融行业独角兽企业均为4家。教育领域独角兽有5家,以在线教育、教育科技等新兴业态为主。

总体而言,北京各行业独角兽企业数量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   

对于独角兽的背景,主要看大股东结构和创始人的身份,我们将其分为了民营大厂/上市公司孵化、自主创业、国资/央企牵头这三大类。

IT桔子数据显示,有91家北京独角兽由创业者自主创办,在独角兽总量中占比近八成,属于主流情况;仅两成自带“靠山”、背景特殊:

包括14家由民营大厂/上市公司巨头孵化独立出来的独角兽企业,如京东旗下的京东科技、百度旗下的度小满、从微软独立的小冰等。

还有10家是国资/央企牵头的独角兽,诞生的背景更加特殊,主要集中在芯片、半导体、航天、金融等国有控股行业。比如“北电集成”是北京电子成立的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屹唐半导体”是北京亦庄国际投资牵头设立的;“智芯微电子”是国家电网直管的工业芯片研发及产业化推广商等,这几家都有国企/央企背景。

据IT桔子数据,115家北京独角兽的总体估值合计是6167.13亿美元,对比2023年的4810.7亿美元总估值增长了28%;2024年北京独角兽的平均估值为53.63亿美元,平均估值同比增长了14%,实现了总估值和平均估值的双增长,独角兽向着更高更优质发展。

从估值区间分布来看,北京独角兽中,当前估值为10-20亿美元的情况占据了55%,估值在20-50亿美元之间的独角兽有34%,50-100亿美元估值仅有8家,占7%,而估值达到1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数量仅有5家,占比4%。   

总的来说,北京独角兽仍普遍处于20亿美元以内的中低估值,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IT桔子数据显示,北京独角兽估值分布呈现高度两极分化的特征,5家高估值的北京独角兽估值总和3714.31亿美元,占据了总量的60%,处于10-20亿美元估值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有63家,但总估值相对较低,为812.36亿美元,占比13%。

数据总体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结构,高估值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很少,而估值较低的企业数量较多,长尾效应显著;且50-100亿美元的中间地带基础不够牢固,缺乏超级独角兽的候补力量不足,后期估值增长压力较大。

另外,资本的行业偏好度对不同,影响了独角兽行业企业估值的影响较大。,数据显示,北京人工智能独角兽的受资本青睐,估值集中在人工智能行业,而生物医药、企服等行业的独角兽发展不及AI。此外,以及在个别项目上,资本的“虹吸效应”也是成为导致估值分布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