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11月15日,新华社发文用一个特殊的词语形容日本,11月19日,中国海关正式叫停日本水产品的进口通道。
这一系列的明确反制行动,瞬间打破了区域平静。
要知道,中国是日本的海产品出口大国,一旦不再进口日本海产品,这将对日本的经济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一边是日本在涉台问题上步步紧逼的强硬表态,一边是中国毫不退让的精准反制,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还不打算“投降”吗?
四大“毒土”
新华社的发文并非一时兴起的措辞,而是对日本长期以来一系列反常行径的精准概括。
四大“毒土”的定性,戳破了日本政坛掩盖在“正常国家”外衣下的真实面目。
历史修正主义的蔓延,让日本社会对近代侵略历史的认知出现严重偏差。
高市早苗讲话画面
部分政客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等铁证如山的史实,将侵略行为美化成“解放亚洲”的义举。
这种对历史的歪曲不仅伤害了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更在日本国内埋下了漠视正义的种子。
近代以来日本对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让部分右翼势力始终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将台湾视为可以随意插手的“势力范围”。
这种扭曲的情结,让日本政客在涉台问题上频频越界。
军国主义的幽灵从未远离日本政坛,近年来日本不断突破战后和平宪法的束缚,追求所谓“反击能力”。
修改安保法案赋予自卫队集体自卫权,向美国采购400枚“战斧”导弹,这些动作都在一步步背离和平发展的轨道。
军国主义思想的抬头,让日本的军事部署越来越具有针对性,也让区域安全局势蒙上阴影。
事实上高市早苗赤裸裸的挑衅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日本政坛整体右转的集中体现。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明确表态“政府立场不会改变”,将个人挑衅言论上升为国家立场,彻底关闭了外交缓和的大门。
四大“毒土”孕育的挑衅行为,最终触发了中国的强力反制,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中国的精准反击
中国外交部在发布会上明确了两项核心原因,日本方面迟迟未能提交核污水排放相关的监管技术材料,让食品安全缺乏足够保障。
除此之外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在中国民间激起强烈愤怒,市场自发形成了对日本水产品的抵制情绪。
事实上 中国在这个时间节点暂停日本的水产品进口,原因到底是什么清晰可见,而中国市场对日本水产品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显示,中国是日本水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仅2022年就吸纳了871亿日元的日本水产产品。
北海道的扇贝、深海的金枪鱼、各类海鲜加工制品等,长期以来都依赖中国市场的消费力支撑。
中国市场的突然缺位,将会让日本水产产业链瞬间陷入停滞。
有机构测算,仅水产进口禁令一项,就可能导致日本GDP减少0.2%。
而此前中国发布的赴日旅游、留学提醒已经开始产生影响。
据研究估算,中国游客的减少可能会让日本GDP再降0.36%,损失约2.2万亿日元。
水产禁令带来的经济冲击,只是日本当前困局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日本在战略误判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今已经陷入内外交困的艰难境地。
日本的现实窘境
富士周刊的调查显示,93.5%的日本人支持高市早苗的相关言论。
这一数据看似反映了日本社会的强硬态度,但当问题具体到“是否愿意派遣自卫队介入台海”时,支持率瞬间跌至12%。
这一巨大反差说明,日本民众虽然受到右翼思想影响,认同对华强硬的言论,但并不愿意为这种强硬付出实际代价。
经济利益集团的不满情绪也在持续发酵,水产、旅游、农业、汽车等行业因为对华对抗遭受直接损失。
相关企业和从业者纷纷向政府施压,要求改变强硬立场,恢复与中国的正常合作。
实际上日本的经济本身就存在诸多深层次短板,长期的增长乏力、消费市场低迷、政府债务高企等问题早已存在。
日本在半导体、关键元件等领域对华实施出口制约,试图以技术优势牵制中国发展。
但这种做法反而让日本企业失去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中国企业的替代能力不断提升,日本的技术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在外部环境上,日本所谓的“盟友支持”也并不牢靠。
日本一直将美国视为靠山,试图借助美国的力量遏制中国,但美国的战略重心始终围绕自身利益,并不会真正为日本“两肋插刀”。
近日美国已撤回部署在日本的“堤丰”中导,这一动作清晰地传递出信号,日本有事,不代表美国有事。
而日本拉拢北约在东京设立联络处,试图借助北约的影响力强化自身地位。
但北约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有限,且内部利益分歧严重,很难为日本提供实质性的安全保障。
80多年前,《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就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窃取的台湾和澎湖列岛,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历史事实。
1972年以来,中日签署的多份邦交文件都确认了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日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
高市早苗等人的涉台言论,不仅违背了历史事实,更是直接践踏了国际法准则和中日之间的政治承诺。
当前的局势发展已经清晰地表明,日本的挑衅行为正在将自己推向越来越不利的位置。
中国的反制措施有理有据、精准有力,既维护了自身的核心利益,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
如果日本继续执迷不悟,坚持强硬立场,未来面临的反制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结语
任何国家都不能无视中国的核心利益,任何挑衅行为终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中国的反制从来都不是主动挑起冲突,而是对挑衅行为的必要回应,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之举。
霸权主义和挑衅行为终将遭到失败,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才是时代的主流。
日本如果不能及时纠正战略误判,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等待它的必将是更加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