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间消息,拼多多(Nasdaq:PDD)今日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总营收为1082.765亿元,同比增长9%。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93.282亿元,同比增长17%;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13.817亿元,同比增长14%。
详见:拼多多第三季度营收1083亿元 同比增长9%
财报发布后,拼多多董事长兼联席CEO陈磊、执行董事兼联席CEO赵佳臻等高管出席了随后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分析师提问。
以下为电话会议问答环节主要内容:
美银证券分析师Joyce Ju: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三季度我们看到线上零售的大盘在逐渐回暖,行业同比增速达到了过去几个季度的最好水平。想请公司和我们分享一下,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面,对行业趋势的观察和解读。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个季度公司的广告收入增速有所放缓,整体的变现率也有一些波动。想请管理层谈一谈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情况在未来几个季度是不是会持续?其次,我们今年也观察到一些平台企业围绕着新模式做了大量的业务创新,还有资源的投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改变了行业的竞争格局。在此想请教一下管理层是怎么思考电商这个行业未来一段时间的竞争格局的。
赵佳臻:在过去的几个季度,行业开启了新一轮的投入周期。电商行业一直在快速地变化,在竞争者数量众多,而且各方实力都很强的行业格局下,我们认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而面对竞争和行业的快速变化,我们主要思考是平台可以为小消费者、商家,还有其他平台的参与方,能够创造什么样的独特价值,而不会过分地关注短期的行业动向和竞争对手一举一动。在我们看来,接下来平台的发展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去谋求高质量的发展,通过能力的提升,服务好商家和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当然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整体线上零售的回暖。
今年我们进一步意识到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价值,管理层下决心将平台生态建设升级到新的阶段,推出了“千亿扶持”的惠商计划。平台主动拿出真金白银反哺商家和产业,为品牌商家、中小商家的创新和发展创造充分的空间。与此同时,平台也成立了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建立了与商家沟通的长效机制,对商家售后服务体系进行了双向升级,并且对异常订单售后等问题,实行了多项改进和治理举措,优化商家的经营环境,全力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
展望未来,管理层一致认为,继续加码平台生态投入,从更大的社会公众利益和长期健康生态的角度,来考虑企业发展的问题,是我们平台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将专注于平台长期的内生价值,以及平台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类似于千亿扶持等惠及供需两侧的战略项目将会进一步增多,平台反哺产业、回馈社会的力度也会加大。
回到业绩增速的问题,几个季度前我们说过,随着平台规模的增长和竞争的加剧,高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增速一定会放缓。随着“千亿扶持”和一系列支持商家及产业的投入继续的落地,我们的财务表现也会在接下一段时间内出现起伏,但是我们将始终立足长远,为消费者、商家创造我们独特的价值,从而实现平台长期的内生价值增长。
对于竞争的问题,相信你也可以看到,我们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是在持续加剧的。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面,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同行投入了大量的资本和资源,大力发展新的模式。电商行业围绕新业态的竞争,在持续地加剧。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继续投入真金白银反哺平台生态,比如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类似于“百亿减免”、“千亿扶持”等重磅惠商举措,将会长期持续,未来也会推出更多类似的举措。
平台愿意牺牲自己的利润,为平台生态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是我们的长期投资。像先前介绍的,今年以来,我们依托“千亿扶持”战略,推出了“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帮助优质的农货商家,大幅提升了农产品上线的规模和效率。像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而这些长期投资,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营收和利润的可持续表现。接下来我们所面对外部环境是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我们的长期投资势必会增加,因此,我们觉得本季度的利润不能作为接下来的业绩指引,不排除未来几个季度的业绩表现将出现反复波动。
花旗银行分析师Alicia Yap: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全球化业务,我们看到公司和一些同行在不少国家受到了非常多的监管,以及舆论审查,有的甚至是比较激烈的。管理层如何看待这样的情况?我们接下来有怎样的应对措施?第二个问题是公司在过去几个季度都提到了商家生态方面的投资,请问当前这些投资的效果怎么样?应该怎样去衡量它对财务的影响,未来公司的计划是怎样的?
陈磊:关于第一个问题,公司的全球化业务经过了三年多的发展,目前,我们已经在很多市场服务当地的消费者,也收到了来自于世界各地消费者的正向反馈。面对这样的支持和信任,我们是很受鼓舞的,但同时,我们也感到肩上的责任非常的重。我们全球化业务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希望能够在全球的各个市场,实现长期的健康发展,希望能够为各国消费者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因此,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融入各个市场的文化习俗和法律合规体系,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当地市场有机的一部分。
平台业务不断发展,以及各个市场的监管趋势,都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始终认为,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也是一个电商平台的本分。因此,管理团队把平台治理和商品合规纳入了公司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针对这一块,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投入。从技术层面看,我们在不断地优化商家入驻和商品上架的规范和流程。整个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工筛查手段,对商品上架、销售、售后都做主动的巡查和管理,从而完善安全风险的发现和响应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在非常积极地同外部的相关方合作,听取他们的意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团队建设方面,我们持续投入专业合规团队的建设,实时跟进我们所在市场的合规趋势,并且及时在业务侧做调整。
赵佳臻:关于你谈到的第二个问题,在过去十年,我们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成长历程,从一家初创公司发展成为拥有社会影响力的公众平台。这一路我们得益于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始终坚守平台型企业应该有的社会责任。十年来,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如何通过数字化的力量服务更广泛的群体和回馈社会,尤其是在农业振兴和产业升级方面持续投入。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先推出了“百亿农研”这个战略级的项目,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动力。今年,我们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电商行业率先启动了“千亿扶持”惠商助农行动。通过“多多好特产“、“新质供给”、“电商兴县”等重要举措,我们正在不断优化平台生态,推动更多优质商家、优质商品更高效地连接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助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你提到的商家生态投资,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是,作为电商平台,平台和各生态的参与方需要通力协作,一起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服务好消费者。因此,健康、可持续的生态,是平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希望,这些政策能够推动优质商家实现高质量发展,比如我们推出的费用减免政策,降低了商家的经营成本,这将帮助商家更有动力和能力进一步完善他们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在平台上的这些生态建设方面的投资,已经产生了一些正向的反馈。今年是我们成立十周年,在这一新起点上,我们将继续踏踏实实地解决用户、商家、产业的实际问题,持续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谢谢。
瑞银分析师Kenneth Fong: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公司的投资节奏和盈利水平?在刚刚过去的大促活动中,管理层有没有观察到一些比较新的消费趋势?我们看到很多竞争对手推出了新的模式,包括闪购,在双十一期间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管理层可以谈谈这一新模式下的市场竞争格局吗?
赵佳臻:市场竞争在今年三季度加剧,叠加了平台在“千亿扶持”计划下对平台生态的持续投入,我们的收入继续承压,经营利润率也同比和环比双双下降。当前行业的竞争格局仍在加速变化,在这个环境下,我们更要坚持立足长远的战略定力。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平台生态继续加大投入,比如通过商家费用减免,优质商家营销扶持等措施,为产业链的发展升级创造更大空间。财务方面,这些投入会在一段时间内对收入和利润带来挑战。
与此同时,当前公司的全球化业务也正在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各个国家及地区的宏观政策和行业监督环境,已经并且预计将持续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也将给公司的业务带来无法预计的风险和挑战,影响公司的短期乃至长期的财务表现。像过去多个季度同投资者沟通的情况,在短期表现和长期健康高质量发展之间,我们将坚定选择后者。我们的财务表现不排除未来几个季度会有反复波动,所以也不应做线性外推。
第二个问题,在过去几个月中,我们看到整体消费保持着积极的态势,市场的信心也在逐步恢复。在大促活动期间,电商行业的消费活力也被进一步激发,整体呈现出稳中向好的趋势。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下的电商竞争依然异常的激烈,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市场格局也在持续地演变。各个主要参与者都在围绕着新业务的方向加大投入,竞争不断升级,我们的业务也正在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将进一步提升自我要求,强化业务的核心能力,持续在供应链优化和平台生态建设方面精耕细作,寻找新的增长契机。我们会以长期主义的视角,加大高质量的投入,并且将这些能力不断转化为更具备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这个过程并非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和艰巨的过程,在一段时间内,相较于部分同行,我们可能会处于阶段性的劣势,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财务压力,比如收入增速的放缓,但我们的态度始终是积极和坚定的。我们选择以长远视角看待竞争,主动加大投入,即便意味着在短期内牺牲部分利润,也要为生态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可能。这样的取舍,也是为在竞争中构建更加稳固、可持续的长期价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