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权力思维” 签好“平等约定”

本文转自:今晚报

家长想放手让孩子做选择,又担心孩子随心所欲,为此犹疑不决……

告别“权力思维” 签好“平等约定”

  • “争权”不如“放权”

    卓文 绘

●当一件事有多种选择时,家长是放手让孩子参与选择、做出决定,还是家长自己拍板决定?很多家长对放手给孩子选择权有顾虑,不是担心孩子思虑不周,就是害怕孩子随心所欲,而家庭中缺乏民主,孩子会变得叛逆,对此家长一时犯了难。

讲述:孩子想拿主意,却被家长拦了回去

小田已经上六年级了,现在总把自己当大人看。父母平时讨论家里的事情,他都要插几句嘴,说说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对家里的一些安排,他更是热心,总想帮着拿个主意。

小田的妈妈陆女士说,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家庭事务提出自己的建议,甚至想要参与一些家庭决策,这些我们都很理解,但是很难把握让孩子参与的程度。哪些事情可以放手给孩子选择权?哪些事情必须要让家长做决定?因为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最近我们和孩子起了几次争执,他的主意基本上被我们拦了回去。比如,十一假期我们全家计划出门,小田主张全家自驾游,还想去迪士尼,而我们两口子因为前几个月工作紧张,只想找一个休闲场所放松一下。为此,小田很不开心,觉得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重视,我们对他就是假民主。经过这次争执,我们全家想对孩子有哪些选择权和决策权做个约定。

建议:要教会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河西区关工委专家组成员井春玲老师说,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真正的自己,很多家长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在生活实践中却迷失了方向。这是因为家长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没有读懂孩子,包办和干预过多。“对孩子不放任又不过多干预”,这个问题是家长们应该不断提醒自己的。

井春玲老师建议,首先,家长应该跳出“权力思维”的陷阱。比如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完成作业等问题,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而不是独断专行,一味采取没收、断网、死盯等办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是让孩子接受正确意见的前提。其次,家长要从“权力思维”转化为“规则思维”,变“我说了算”为“咱们说了算”,教会孩子为自己做主。对一些与孩子有关的、需要决策的事情,不妨开家庭会议,让孩子也发表看法。在家庭会议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建议都要逐一讨论可行性,并分析利弊,最终签订一份书面协议。这样的流程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从被管理者转变成规则的共同制定者,被尊重、被肯定的感觉会让孩子逐渐学会深入思考、分析问题,并愿意承担责任,逐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增强了掌控人生的勇气。

文 贾林娜

发布于:北京

下一篇:心肺复苏180秒!宝宝哭了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