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体重仅410克的“掌心宝宝”出院了!

通讯员 刘英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江涛

近日,经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多学科团队164个日夜的合力救治,出生时体重仅410克的“掌心宝宝”安安平安出院。

当产科医生将仅重410克的小安安递到儿科团队手中时,身经百战的儿科医护团队都是心头一紧。大腿如成人手指般纤细,无自主呼吸,心跳微弱,无人能预知结局。这是今年1月4日发生在河北医大一院手术室的一幕。

安安的妈妈赵女士的求子路颇为坎坷,多次胎停后,此次妊娠又因重度子痫与心功能不全,胎儿宫内窘迫,宫内发育迟缓住院。1月4日,超声报告:舒张期脐血断流。“警报”响起,安安被迫紧急降临人间。

410克的体重,嘴巴小得刚好插进喉镜,气管插管操作艰难进行,保暖、正压通气、胸外按压、肾上腺素,每一步的抢救都是在和时间赛跑。时间无声流过,血氧与心率缓慢攀升,终于,青紫的皮肤转为红润,血氧和心率恢复正常。接下来,接转运呼吸机,入转运暖箱,下一站——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漫长的战役即将开始。

肠外营养是安安在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入院后,医生进行了脐静脉置管(UVC)。短期肠外营养的问题刚刚得到解决,远期营养的问题就摆到了桌面上。目前的指南和共识并不支持UVC长期应用,可是,撤掉UVC后,经外周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能成功吗?

河北医大一院组织新生儿团队开展了科室会诊。讨论认为UVC后继续PICC的方案仍是最优解。UVC应用时间越长,压力越大。最终,大家决定,拔掉UVC,换PICC!

但,PICC置管始终不能成功。股静脉是人体最粗的外周静脉,麻醉手术科团队超声探查后发现,安安股静脉只有2毫米粗,而PICC穿刺针的直径恰恰就是2毫米!没有中心静脉通路,只剩下外周静脉通路一条路可选,这对护士的要求极高,也对院感防控的要求极高——如果针一直不能用,一直扎,孩子受不了,孩子的皮肤屏障也受不了,感染几乎必然会发生。安安所面临的问题还有一个,尽管现在不能做PICC,条件成熟后一定要做PICC,这就要有良好的血管条件,也就意味着有一侧肢体是始终不能扎针输液的。压力给到了护理团队,“每次交接都提心吊胆,一旦跑针,压力瞬间飙升”。终于,在医护团队的配合下,在安安出生后的第39天,终于成功进行了PICC置管。

但救治过程依然充满了未知与挑战,谁都不知道下一次危险情况什么时间会出现。肺出血毫无征兆地爆发,鲜红的血液瞬间涌出气管,呼吸机和血氧监护仪开始尖锐报警。值班医生立即调整呼吸机参数、气管内给药,抢救小组迅速到位。为了支持抢救,需要大量血液制品,输血科在此过程中提供了大量支持,保证了抢救的成功。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有血可用,输血科联系省血站将大包装的红细胞分装为小包装,使得安安在病重期间能够保证充足的血红蛋白,为安安的救治提供了重要保障。

“活下来只是最低要求,我们要让孩子活下来,还要活得有质量”。为了尽力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新生儿随访与早教专业团队进入监护室对安安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评估,根据安安的情况制定了抚触、视觉刺激、音乐疗法等计划。护理团队在更换尿布或喂奶时会和安安进行交谈,尽量模拟居家环境,在安安病情允许后进行了母婴同室的陪护。在此期间,护理团队会抽时间怀抱安安进行安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安安逐渐长大。

这是场守护生命的拉锯战,经历了一次次险象环生的抢救、父母希望与痛苦的煎熬、医护人员彻夜不眠的守护。从冬到夏,医护人员和亲友终于用爱赢得了凯旋。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